2010年2月18日 0:41:02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类型 > 雅雨游迹 > 详细内容
中原壮游·“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新安汉函谷关
发布时间:2022/2/10  阅读次数:910  字体大小: 【】 【】【
“函谷关”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这次中原壮游的重要目标就是它。但来到这里,才知道历史上曾有两个函谷关,传说老子出关那个函谷关在三门峡灵宝那里,号称“秦关”,还有一个“汉关”,就是王昌龄《出塞》所云“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那个汉关。于是两个函谷关都成了这次文化考察对象。离开洛阳汉魏故城遗址,驱车继续西行,来到位于洛阳新安县的汉函谷关,不巧正在内部整修,我只在外面拍了一些外景。回来之后,又从网上查找相关文献材料还部分景区内部照片,谨致谢意。


新安函谷关,又称‘“汉函谷关”、“汉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东500米处的城关镇东关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汉楼船将军杨仆所建,已有2100余年。作为洛阳通往西方的“第一门户”,新安函谷关东指洛都、西望长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为“洛阳八关”之首、“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    
2000年9月25日,汉函谷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4年新安函谷关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项目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每当吟诵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出塞》时,不由让人产生一睹汉时关雄风的渴望。历史车轮滚滚,带走了多少功名与尘土,曾经的雄关,今又何在?拨开2000多年历史的尘埃,我们回首望去,唯有位于河南洛阳新安县境内的汉函谷关至今仍可见一丝风采,虽已残破凋敝,却以“全国唯一留有关楼遗址的汉代关隘”屹立犹存。  
对于函谷关,很多人并不陌生。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关,在此留下《道德经》。历史上所谓关东关西,就是以函谷关为界。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俗称秦函谷关;河南洛阳新安县境内也有一座函谷关,俗称汉关,也称汉函谷关,据说是汉武帝时期灵宝函谷关整体搬迁而来。函谷关东移这件事,在《汉书·武帝纪》中有记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东汉人应劭对此进行了注解:“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产给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原来,汉函谷关是楼船将军杨仆移来的。杨仆是西汉名将,老家在宜阳南湾村,今属新安县铁门镇。当时国都在陕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被称为关中或关内,以东则被称为关东或关外。杨仆只因是“关外民”,战功虽显赫,却不能获得关中的封地,于是他提出自己出资东移函谷关,获批。杨仆初建的汉函谷关是什么样子呢?南北朝时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描述:关楼高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北越丘陵,直抵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十分壮观。自此,汉函谷关作为各朝各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武帝初(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函谷关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历史见证。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朝廷曾置八关都尉,汉函谷关居首。南北朝时,北周武帝保定五年十月,朝廷改汉函谷关为通洛防,大将贺若敦以中州刺史镇守关防。隋炀帝时期,曾在此营造显仁宫。唐显庆五年,朝廷曾在汉关附近建合璧宫……由此可见,汉函谷关一直都是有史可载的关城,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东都洛阳的门户,控东西两京的要道,抵御异族入侵的屏障。  
随着历史的变迁,关塞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了历史的见证。“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汉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的作用逐渐淡去,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宋以后的800多年间,汉函谷关或毁于天灾,或毁于战乱,风雨剥蚀,屡遭破坏。今存汉函谷关遗址为1923年张钫重修后保留,残高15米,底部关坛高9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坛上有两层楼阁,一层为四面相同拱式门洞,且四面门洞均有楹联,可惜已残破不可寻。  
汉函谷关不仅发挥着军事要塞的作用,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驿站,也是一座重要的东西方贸易之城。东汉兰台令史李尤在《函谷关赋》中说的“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就是对此的生动描述。上世纪80年代初,汉函谷关附近出土了几十件文物,其中有独具西域特色的牵驼俑、胡俑、骆驼俑等,证明当时的汉函谷关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关隘,东西方使者和客商络绎不绝,来往十分频繁。  
为保护这座古代关隘,2007年10月,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捆绑项目预备名单,2012年又被列为“丝绸之路”项目的遗产点,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函谷关遗址现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总长约400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东侧发现一处建筑基址。
遗址是一处有内、外城结构的小型城邑。内城平面呈“H”型,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110米;外城东墙与南北两侧山上的长墙相连接,控制了峡谷之中的东西交通,也是丝绸之路起点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遗存。
现存的关楼遗址为1923年重修后的遗留,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已坍塌,只留有中、下两层。下层东侧楹联,上联:功始将梁今附骥,下联:我为尹喜谁骑牛,横额:函谷关。西侧楹联,上联:胜迹漫询周柱史,下联:雄关重睹汉楼船。
中层敌楼呈四面相通的十字对称窑洞,四门洞开,正顶十字交缝,四室相通,每室各嵌“无字碑”两通。地面铺灰陶方砖,室外设有平台,四面门洞均有对联。东门楹联为龚士杰书“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横额“紫气东来”。西门楹联为张仿书“夹其皇涧,弘我汉京”,横额“西望峰陵”。南门楹联为吕光裕书“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渡古函关”,横额“中州屏翰”。北门楹联为许文田书“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横额“晓月楼台”。虽不到百年,但经风吹日晒,许多地方已经蚀坏,真正经历二千多年的古道路真容,以其苍桑厚重的时光底蕴向现代人无声表述着久远的历史气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宁稼雨的雅雨书屋  网址:http://www.yayusw.com/  备案序号:津ICP备10001115号

  雅雨书屋 版权所有 建站时间:2006年7月4日 网站管理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站主其他网络园地:雅雨博客|爱思想网个人专栏| 中国学术论坛宁稼雨主页|南开文学院个人主页|中国古代小说网个人专栏|明清小说研究宁稼雨专栏|三国演义网站宁稼雨专题